《水浒传》是中国文学史上英雄传奇的巅峰巨著。它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背景,浓墨重彩塑造了宋江、鲁智深等一百零八好汉群像,个性鲜明,血肉丰满。 梁山好汉的故事,本源于北宋末“宋江三十六人横行山东”之史实,后经众口相传添油加醋,渐成人物传说。南宋年间,已是说书人口中的热门题材,宋亡以后,又与元杂剧形式相结合,经此世代累积,元末明初时,文人施耐庵对这些水浒故事进行统一校订整理,编成长篇章回小说《水浒传》。 一部《水浒》,洋洋百万,爱它者,赞它千古奇文;恨它者,骂它诲盗之作。而今,百余光阴辗转过眼,屡次禁毁它的明清二朝皆已消亡,《水浒传》的流传却从未停歇。 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,或有刊本署名为施耐庵、罗贯中二人,则指罗贯中在施本基础上作了一定加工。施耐庵(约1296-约1370),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,生平事迹不详,在世代累积基础上编成《水浒传》。罗贯中(约1330-约1400),名本,字贯中,号湖海散人,元末明初小说家,主要作品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,师从施耐庵。 80后最火说书人细说梁山一百单八将; 更加接近最初话本形式的《水浒》传奇; 对《水浒》的世界与当今社会的联系有更深的了解。
水浒传成功的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,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各人被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;及其后宋江等梁山泊好汉受朝廷招安,适逢金兵南侵,在朝廷主战派的支持下全体上阵。然而主和派投降卖国,割地赔款,使梁山泊好汉倍受打击,血溅疆场,饮恨而亡。